百富策略白菜网 - 百富策略网站大全
网站首页 解决方案 项目案例 新闻动态 膜材介绍 关于华喜 联系方式 EN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伞形膜结构风压和风振模拟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年4月3日 点击数:2499

伞形膜结构造型优美、轻巧, 在现代公共建筑尤其是城市小品建筑中广为百富策略白菜网, 是深受欢迎的现代轻型结构形式.但伞形膜结构属于风敏感结构, 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较大变形和振动, 这种大幅的变形和振动反过来影响结构表面风压分布, 因此必须考虑流固耦合作用[1,2].膜结构在强风下的风致破坏时有发生, 如建成使用仅3年的美国亚特兰大佐治亚穹顶在一次强风大雨袭击下, 有4片薄膜撕裂, 撕裂长度超过10 m, 事故发生的最大风速记录仅80km/h, 低于设计风速128km/h[3].

与风洞试验和现场实测方法相比,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CFD) 方法研究膜结构的风压分布和风振效应, 费用低、周期短, 可以通过参数化数值模拟, 系统性分析结构风压和风振[4,5,6].本文针对工程常用的八角伞形膜结构屋盖, 运用ADINA软件数值模拟分析结构风致位移、等效应力、风致动力响应等关键风效应, 研究膜结构矢跨比、风向角、膜初始预张力、膜帽处开敞与封闭情形等关键参数对风压和结构风振的影响规律, 揭示膜结构流固耦合作用风振规律, 获得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结构表面风压系数.

1 基本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

Reynolds平均法是广泛使用的湍流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不直接求解瞬时的N-S (NavierStokes) 方程, 而是转化为求解时均化Reynolds方程, 可避免直接数值模拟 (DNS) 方法带来的海量计算.Reynolds平均方程涉及时均形式的流体连续方程、时均形式N-S方程.基于Reynolds平均法的时均形式流体控制方程 (RANS) 为:

 

式中:ui为xi方向的流体平均速度分量;ρ、τij分别为流体密度和应力张量;Fi是体积力;为流体雷诺应力项.

运用涡黏模型方法, 引入湍动黏度, 不直接处理Reynolds应力项.将雷诺应力表示为湍动黏度的函数, 即:

 

式中:μt=ρCμk2/ε, 为流体湍动黏度, ε为耗散率, Cμ=0.084 5;δij为单位张量;k为流体湍动能.

基于RNG (Renormalization-group) k-ε模型的流体控制微分方程为:

 
 

式中:μeff为湍动能有效黏性系数;Gk是湍动能生成项, Rε代表平均应变率对ε的影响.在RNG k-ε模型中的其他系数为[7]:C=1.42, C=1.68, αkε=1.39.

2 风压和风振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2.1 数值算例

针对如图1 (a) 所示八角伞形柔性膜结构实际工程, 构建如图1 (b) 所示的几何模型, 伞形膜平面投影外接圆直径10m, 伞顶为直径1m的圆, 矢跨比1/8 (即伞形结构高度1.25m) , 结构中心距离地面5m高度, 膜结构初始预应力取0.8MPa[8], 膜弹性模量500 MPa, 泊松比ν=0.3, 膜厚1mm.选用B类地貌, 50年重现期且10m高度处的10min平均基本风压pw0=0.55kPa, 基本风速为29.7m/s.空气为黏性不可压缩流体, 空气密度1.225kg/m3, 黏度17.984μPa·s.

若膜面采用各向异性的弹性模量, 计算结果与采用相同弹性模量的情况有一定差异, 考虑到采用各向异性的弹性模量时, 膜结构制造中膜面的方位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情况较为复杂, 故本文采用相同弹性模量.

风场计算域尺寸160m×100m×20m, 风场网格划分如图1 (c) 所示, 将膜结构置于风场计算域的1/3处[9], 结构中心距风场入口距离55 m.对膜结构, 采用4节点2d-solid单元;对风场计算域, 采用8节点六面体FCBI-C单元进行离散, 并在膜结构表面及其附近区域网格局部加密.风场计算域网格总数约10万, 节点数11万.图1 (d) 和图1 (e) 为0°风向角、22.5°风向角情况下膜面划分和编号.

风场计算域的进流面平均风速采用以沿高度变化的指数率形式, 即:

 

其中:v0为标准参考高度处的平均风速 (取z0=10m) , α=0.16, z为高度 (自建筑物底部算起) ;y、z方向速度为零.风场计算域顶部和两侧设为自由滑移壁面条件, 地面为无滑移壁面条件, 出流面处为完全发展出流边界条件;流体入口为速度进流边界条件, 膜结构与流场接触面为流固耦合面.湍流动能k和湍流耗散率ε分别为:

 
图1 八角伞形膜结构模型和风场网格划分Fig.1 Umbrella-shaped membrane structure with eight corners and flow field mesh

图1 八角伞形膜结构模型和风场网格划分Fig.1 Umbrella-shaped membrane structure with eight corners and flow field mesh   下载原图

 

其中:I为入口湍流强度;l是湍流特征尺度.我国现行荷载规范未给出I的定义, 因而对B类地貌, 参考日本规范中的第Ⅱ类地貌取值[10].

兹数值模拟上述八角伞形柔性膜结构的风压和风振效应.选择25、30、35、40m/s等4种来风风速;1/4、1/6、1/8等3种矢跨比 (f/L) .因结构本身对称性, 在此仅数值模拟0°、22.5°等两种风向角工况.该膜结构风致效应在第12s后趋于稳定, 因而数值模拟的总计算时长确定为20s, 其中时间间隔步长10ms.

2.2 结构矢跨比对风压和风振的影响

图2为在0°风向角、不同矢跨比下的膜结构第20s时刻结构等效应力云图.膜面等效应力关于y=0对称分布, 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背风面区域S5 (或S6) 上, 最小等效应力出现于x=0的膜帽和结构周边上.随着矢跨比增大, 膜面大部分区域等效应力增大, 最小等效应力减小, 但差别不大.可看出, 结构矢跨比增大对膜面大部分区域产生不利影响.

图3所示为在0°风向角、不同矢跨比下的膜结构风振响应.在风致位移方面, 结构z向最大正位移在1.0s前随时间增大, 增幅较大;在1.0~4.0s之间, 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时间缓慢减小;在4.0s后经轻微波动渐趋稳定.z向最大负位移的绝对值在2.0s前随时间增大, 且在1.0s前增幅较大;在2.0s后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时间缓慢减小, 在8.0~10.0s之间轻微波动, 之后渐趋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矢跨比的增大逐渐增大.

在风致速度方面, 从图3看出, z正向最大速度在1.0s前随时间逐渐增大, 在1.0~2.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2.0~3.0s之间再次随时间逐渐增大, 在3.0~12.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12.0s后经较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2.0s前, z正向最大速度随矢跨比的增大逐渐增大;在2.0s后, z正向最大速度随矢跨比的增大逐渐减小.z负向最大速度的绝对值在2.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在2.0~4.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4.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 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风致振动起始时段, z向风致最大速度响应明显, 但随后逐渐趋于零, 达到稳定;在起始时段, 较大矢跨比情况下的z正向最大速度响应较大, 而z负向最大速度响应较小;之后, 较大矢跨比情况下的z正负向最大速度响应均较小.

图2 不同矢跨比下的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第20s时刻) (Pa) Fig.2 Wind-induced effective stress contour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rise-span ratios at 20s (Pa)

图2 不同矢跨比下的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第20s时刻) (Pa) Fig.2 Wind-induced effective stress contour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rise-span ratios at 20s (Pa)   下载原图

图3 不同矢跨比下的结构风振响应Fig.3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rise-span ratios

图3 不同矢跨比下的结构风振响应Fig.3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rise-span ratios   下载原图

在风致加速度方面, 从图3看出, z正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在2.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在2.0~4.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4.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 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z负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在1.0s前随时间增大;在1.0~2.0s之间, 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2.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2.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风致振动起始的一段时间, z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剧烈;较大矢跨比情况下的z正向最大加速度响应较小;矢跨比对z负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影响较小.

图4所示为0°风向角时不同矢跨比情况下八角伞形膜结构的风压系数等值线图, 图5所示为0°风向角时沿风流向膜面中轴线风压分布系数.可以发现, 在不同矢跨比情况下, 膜面中轴线风压分布系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矢跨比1/4和1/6情形下, 结构迎风面的膜边和膜帽, 在一定尺寸范围内负风压系数较大, 而在结构迎风面的膜面半径的中部较小区域为正风压区域.在矢跨比1/8情形下, 结构迎风面主要是负风压.结构背风面在上述3种矢跨比下, 风压分布系数均处于负风压状态.随着矢跨比增大, 迎风面膜面中轴线正风压分布系数增大, 背风面膜面中轴线负风压分布系数亦增大.

2.3 风向角对风压和风振的影响

图6为风向角0°和22.5°下的膜结构在第20s时刻的等效应力云图.膜面等效应力关于断面y=0呈对称分布;在0°风向角下, 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背风面区域S6上, 最小等效应力则出现在断面x=0的膜帽周边上;在22.5°风向角下, 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背风面区域S5上, 最小等效应力则出现在断面x=0膜帽周围.22.5°风向角下膜面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小等效应力均略大于0°风向角情况下, 膜面等效应力差别不大.

图4 不同矢跨比情况下八角伞形膜结构的风压系数等值线Fig.4 Comparison of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rise-span ratios

图4 不同矢跨比情况下八角伞形膜结构的风压系数等值线Fig.4 Comparison of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rise-span ratios   下载原图

图5 在风向角0°时沿风流向膜面中轴线上的风压分布系数Fig.5 Comparison of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along center line of an conical-shaped membrane structure in an incoming wind direction angle of 0°

图5 在风向角0°时沿风流向膜面中轴线上的风压分布系数Fig.5 Comparison of average wind pressure coefficients along center line of an conical-shaped membrane structure in an incoming wind direction angle of 0°   下载原图

图7给出不同风向角下的膜结构风振响应.在风致位移方面, 结构z向最大正位移在1.0s前随时间增大, 增幅较大;在1.0~4.0s之间, 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时间缓慢减小;在4.0s后经轻微波动渐趋稳定.z向最大负位移绝对值在2.0s前随时间增大, 且在1.0s前增幅较大;在2.0s后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时间缓慢减小, 在8.0~10.0s之间轻微波动, 之后渐趋稳定.风向角0°时z向风致最大正位移较大;风向角22.5°时z向最大负位移较大;z向最大正位移绝对值大于最大负位移绝对值.

在风致速度方面, 从图7看到, z正向最大速度在1.0s前随时间逐渐增大, 在1.0~2.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2.0~3.0s之间再次随时间逐渐增大, 在3.0~12.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12.0s后经较小波动逐渐趋于零.z负向最大速度绝对值在2.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在2.0~4.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4.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 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风致振动起始时间段, z向风致最大速度响应明显, 而随后逐渐趋于零, 达到稳定;在起始时间段, z向风致最大速度在风向角0°时较大.

在风致加速度方面, 从图7看到, z正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在2.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在2.0~4.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4.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 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z负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在1.0s前随时间增大;在1.0~2.0s之间, 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2.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2.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风致振动起始的一段时间, z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剧烈;z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在风向角0°时较大.

图6 不同风向角下第20s时刻的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Pa) Fig.6 Contour of effective stress in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directions at 20s (Pa)

图6 不同风向角下第20s时刻的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Pa) Fig.6 Contour of effective stress in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directions at 20s (Pa)   下载原图

图7 不同风向角下的膜结构风振响应Fig.7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in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directions

图7 不同风向角下的膜结构风振响应Fig.7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in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directions   下载原图

2.4 来风风速对风压和结构风振的影响

图8为不同风速下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背风面区域S6上, 最小等效应力则出现断面x=0的膜帽周边上.随风速增大, 膜面大部分区域等效应力增大.增大风速对膜面大部分区域产生不利影响.

图9给出不同风速下结构风振响应.在风致位移方面, 结构z向最大正位移在1.0s前随时间增大, 增幅较大;在1.0~4.0s之间, 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时间缓慢减小;在4.0s后经轻微波动渐趋稳定.结构z向最大负位移的绝对值在2.0s前随时间增大, 且在1.0s前增幅较大;在2.0s后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时间缓慢减小, 在8.0~10.0s之间轻微波动, 之后渐趋稳定.在一定风速范围内, 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风速的增大逐渐增大.

在风致速度方面, 从图9看出, z正向最大速度在1.0s前随时间逐渐增大;在1.0~2.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 在2.0~3.0s之间再次随时间逐渐增大;之后逐渐趋于零;在前3.0s内增大或减小幅度均较大.Z负向最大速度的绝对值在4.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 之后逐渐减小, 风速为40m/s情况下在1.0s处达到最大值, 其余情况均在2.0s处达到最大值;在前3.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风致振动开始的起始时间段, z向风致最大速度响应明显, 但随后逐渐趋于零, 达到稳定;在起始时间段, 较小风速水平下的z正向最大速度响应较大, 而z负向最大速度响应较小;之后, 较小风速水平下的z正负向最大速度响应均较小.

在风致加速度方面, 从图9看出, z正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在4.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 之后逐渐减小, 风速为25m/s情况下在3.0s处达到最大值, 其余情况均在2.0s处达到最大值;在前4.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z负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在1.0s前随时间增大;在1.0~2.0s之间, 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2.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2.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风致振动起始的一段时间, z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剧烈;较大风速下z向最大加速度响应较大.

图8 不同风速下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第20s时刻) (Pa) Fig.8 Contours of effective stress at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velocities at 20s (Pa)

图8 不同风速下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第20s时刻) (Pa) Fig.8 Contours of effective stress at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velocities at 20s (Pa)   下载原图

图9 不同风速下膜结构风致动力响应Fig.9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at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velocities

图9 不同风速下膜结构风致动力响应Fig.9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at different incoming wind velocities   下载原图

2.5 膜帽开敞、封闭对风压和风振的影响

图10为结构于第20s时刻在膜帽开敞、封闭情形下的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背风面区域S5 (或S6) 上, 最小等效应力则出现断面x=0的膜帽或结构周边上.膜帽封闭情况下, 膜面等效应力总体上大于膜帽开启情况下膜面的等效应力.图11给出膜帽开敞、封闭情形下结构风振响应.

图1 0 膜帽开敞、封闭情形下的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在第20s时刻) (Pa) Fig.10 Contours of effective stress in open-type and closed-type cases at 20s (Pa)

图1 0 膜帽开敞、封闭情形下的膜结构等效应力云图 (在第20s时刻) (Pa) Fig.10 Contours of effective stress in open-type and closed-type cases at 20s (Pa)   下载原图

图1 1 膜帽开敞、封闭情形下膜结构的风振响应Fig.11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in open-type and closed-type cases

图1 1 膜帽开敞、封闭情形下膜结构的风振响应Fig.11 Wind-induced dynamic responses in open-type and closed-type cases   下载原图

在风致位移方面, 结构z向最大正位移在1.0s前随时间增大, 增幅较大;1.0~4.0s之间, 在膜帽封闭情形下z向最大正位移随时间缓慢增大, 在膜帽开敞情形下z向最大正位移随时间缓慢减小;在4.0s后经轻微波动渐趋稳定.z向最大负位移的绝对值在2.0s前随时间增大, 且在1.0s前增幅较大;在膜帽封闭情形下, 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在2.0s后随时间继续缓慢增大经轻微波动渐趋稳定;膜帽开敞情形下在2.0s后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时间缓慢减小, 在8.0s之后渐趋稳定.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在膜帽封闭情形下较大.

在风致速度方面, 从图11看出, z正向最大速度在1.0s前随时间逐渐增大;膜帽封闭情形下, 在1.0s后随时间逐渐减小, 在6.0s之后渐趋于稳定;膜帽开敞情形下, 在1.0~2.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2.0~3.0s之间再次随时间逐渐增大, 在3.0~12.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在12.0s后经较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膜帽封闭情形下, z负向最大速度的绝对值在2.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 在2.0~4.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 在前4.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 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膜帽开敞情形下, z负向最大速度的绝对值从增大到减小改变的点在2.0s.在风致振动开始的起始时间段, z向风致最大速度响应明显, 但随后逐渐趋于零, 达到稳定;在起始时间段, z正向最大速度在膜帽开敞情形下较大, z负向最大速度的绝对值在膜帽开敞情形下较小.

在风致加速度方面, 从图11看到, 膜帽封闭情形下, z正向最大加速度在1.0s之前, 随时间逐渐增大;在1.0~4.0s之间随时间逐渐减小;4.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 在前4.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在膜帽开敞情形下, z正向最大加速度从增大到减小改变的点在2.0s.z负向最大加速度的绝对值在1.0s前随时间增大;在1.0~2.0s之间, 随时间逐渐减小;在前2.0s内的增大或减小幅度较大;2.0s之后经微小波动逐渐趋于零.在风致振动起始的一段时间, z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剧烈;z向最大加速度响应在膜帽开敞情形下较大.综上所述, 膜帽封闭情形会增大膜结构在z正方向的风振响应.

3 结论

针对工程上常见的八角伞形膜结构, 选用ADINA软件和RNGk-ε湍流模型, 数值模拟膜结构关键风振效应, 分析了膜结构矢跨比、风向角、膜初始预张力、膜帽处开敞与封闭情形等关键参数对风压和结构风振的影响规律, 给出了膜结构表面风压系数.主要研究结论为:

(1) 矢跨比变化对结构风压和风致效应的影响复杂.z向最大位移绝对值随矢跨比的增大而增大.在膜结构风振起始阶段, 较大矢跨比下的z正向最大速度响应较大, 而z负向最大速度响应较小;之后, 较大矢跨比情况下的z正负向最大速度响应较小.膜面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迎风面区域, 最小等效应力则出现断面x=0的膜帽或结构周边上.随矢跨比增大, 膜面大部分区域等效应力增大, 最小等效应力减小, 但差别不大.矢跨比对结构等效应力的影响复杂, 增大矢跨比对膜面大部分区域有不利影响.随着矢跨比增大, 迎风面膜面中轴线风压分布系数增大, 而背风面膜面中轴线风压分布系数变化较小, 但呈增大趋势.

(2) 风向角对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起始阶段的结构风致响应.0°风向角情形下在起始阶段产生的位移、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大于22.5°风向角风致响应, 而在后续阶段差别不大.不同风向角对于膜结构等效应力大小影响较小.

(3) 随着风速增大, 结构等效应力明显增加.膜结构起始阶段的风致最大位移和最大初速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 最大速度与风速无明显的关系;在后续阶段风速的影响体现在风致位移上, 风致最大位移随着风速增大而增大.风速增大对于膜结构有不利影响.

(4) 膜帽开敞、封闭情形对膜结构风致效应有一定影响.膜帽开敞情形对结构等效应力有利, 可减小膜结构风致最大位移.在风振初始阶段, 膜帽开敞、封闭对膜结构z正负向风致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的影响明显不同;风振后续阶段, 膜帽开敞、封闭对膜结构最大速度和最大加速度则无明显影响.

百富策略网站大全             more...
  • 轨道交通中膜结构的应
    ...

    查看更多

  • 膜结构建筑保温内衬技
    刚查县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辖县,青海省措温波高原海滨藏城演艺中心,作为刚查县的标志性建筑,演艺中心为直径50米的圆形建...

    查看更多

  • 膜结构幕墙的百富策略白菜网
    膜结构幕墙是膜结构在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百富策略白菜网,具有膜结构的共同特性和优点:膜结构是一种非传统的全新结构方式。...

    查看更多

  • 膜结构屋面的百富策略白菜网
    屋盖是房屋最上部的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的要求,为建筑提供适宜的内部空间环境。屋盖也是房屋顶部的承重结构,受到材...

    查看更多

  • 膜结构百富策略白菜网于环保工程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特别是百富策略白菜网等环保项目日益增多,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百富策略白菜网的厌氧...

    查看更多

  • 膜结构在百富策略白菜网中
    相当数量的百富策略白菜网的厌氧池、污泥浓缩池、生物絮凝池等建于居民区、厂区的周边,污水池的环境、风貌及污水臭味等直接影响人们...

    查看更多

关于华喜

硬件实力 质量控制 发展历程 公司简介

软件实力 经营理念  解决方案 联系方式

中国华喜建筑网站

+021-59198545 400-176-6885 dshx@hxmjg99.com 沪ICP备08009856号 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