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提取物对鸡皮明胶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1日 点击数:2323
近年来, 包装领域对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多, 主要方式是在可食性保鲜基材中添加生物活性因子来提升保鲜性能, 常见的可食性保鲜基材有壳聚糖、明胶、淀粉和蛋白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新鲜鸡皮购自哈达市场。试验用新林1号牛蒡为江苏徐州产。氢氧化钠、冰醋酸及各种检测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细菌培养基所需材料及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购于中国微生物菌种网。
1.2 仪器与设备
电热恒温电浴锅SY-2、磁力加热搅拌器SZCL-4B、恒温干燥箱YSGW-9030A、生化培养箱SPX-70BE、高速组织捣碎机JJ-2、透光率/雾度测定仪WGT-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7600、压差法气体渗透仪VAC-A3、力学拉伸实验仪WDW-E、精准厚度仪GM280F。
1.3 方法
1.3.1 鸡皮明胶的制备
取适量新鲜鸡皮切成均匀小块, 清洗后沥水备用, 称取500 g沥水后鸡皮置于3.0%的盐酸中, 浸泡48 h, 使用0.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 PH值调制至4~5时, 取出鸡皮进行冲洗, 按照质量比为1:4置于65℃恒温电浴锅中提胶6 h, 静置0.5 h, 除去胶液上层油脂, 使用高速离心机离心后取上层胶液备用。
1.3.2 牛蒡提取液的制备
将牛蒡根切块置于2%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10min后干燥粉碎, 将得到的粉末放入70%的乙醇中, 在50℃恒温水浴中提取时间1 h后过滤三次, 滤液旋转蒸发至浓度为1 g/mL, 用棕色试剂瓶盛装, 4℃保存备用。
1.3.3 复合膜制备
取5 g明胶、1 g甘油, 分别加入1 mL、3 mL、5m L、7 m L牛蒡提取液, 使用蒸馏水将各组溶液配制100 mL, 65℃恒温搅拌3 h, 静置脱泡, 置于培养皿中流延, 40℃恒温24 h后揭膜。各组制备5份。
1.4 性能测试
1.4.1 水蒸气透过率
使用杯式法测定
1.4.2 水溶性
将复合膜置于蒸馏水中浸泡24 h后取出烘干, 通过测定浸泡前后质量减少率来表征水溶性, 测定5次, 取平均值。
1.4.3 力学性能测试
复合膜的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测定按照GB/T25255-2010规定的方法进行
1.4.4 透光率及雾度
利用透光率/雾度测定仪测量, 测定5次, 取平均值。
1.4.5 结构表征
利用高分辨率扫面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600~4000 cm-1) 对复合膜进行表征。
1.4.6 抗菌性
取10 g胨与5 g氯化钠, 加入1000 mL肉浸液内, 微温溶解后, 调节PH至弱碱性, 煮沸, 滤清, 调节PH值为灭菌后为7.2±0.2, 115℃灭菌30 min后制得营养肉汤两份, 分别加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为活化细菌使用水浴震荡12 h, 进行稀释;制备培养基 (胰蛋白胨10 g, 酵母粉5 g, Na Cl 10 g, 蒸馏水1000 mL, 用1 mol/L NaOH调节p H值为7.0~7.2, 在高压蒸气灭菌器中于0.1 MPa下灭菌30 min) , 培养基 (10 mL) 中分别加入各组复合膜, 向各组加入0.1 mL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 (浓度约为1.0×107CFU/m L) , 37℃培养24 h。使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大小
1.4.7 抗氧化性
采用邻菲罗啉法
1.4.8 数据分析
采用Origin 9.0软件绘图, SPSS1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差异显著性检验使用新复极差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蒸气透过率及水溶性
不同浓度牛蒡提取物对鸡皮明胶膜水蒸气透过率及水溶性的影响见表1, 由表可知, 牛蒡提取液浓度小于3%时, 随浓度增加水蒸气透过率明显下降, 下降率达11.27%, 当牛蒡提取液浓度大于3%时水蒸气透过率逐渐变大。随着牛蒡提取液浓度增加水溶性逐渐降低, 在浓度大于3%时, 趋于平稳。
在果蔬保鲜时, 水分的流失会直接降低其表观价值, 也间接的加快了果蔬变质, 实验结果表明牛蒡提取液可以降低鸡皮明胶膜的水蒸气透过率。鸡皮明胶膜中的蛋白质侧链有大量具有亲水性的游离基团, 牛蒡提取液中酚类物质与游离基团中的-H脱水形成氢键, 减少了亲水性的基团, 并通过氢键减小了分子间隙, 增强了致密性, 从而降低了水蒸气透过率
2.2 力学性能
牛蒡提取液对鸡皮明胶膜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见图1。由图可知, 随着牛蒡提取液浓度增加, 鸡皮明胶膜抗拉强度先增加后降低, 在浓度为5%是最大, 为22.44%, 是对照组的125.21%, 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 在浓度为4%~5%时下降不明显 (p<0.05) 。
作为可食用的保鲜材料, 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既可以降低装运过程中对果蔬的物理损伤, 又可以增加包装稳定性。实验表明, 牛蒡提取物可以显著提升鸡皮明胶膜的抗拉强度, 牛蒡提取液中的酚类物质以及其它有游离-OH的基团可以打破蛋白质中氨基酸间原有的分子结构, 通过交联反应和脱水形成氢键加强了分子间的紧密型, 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 蛋白质间肽链增加, 从而增强了抗拉强度, 当牛蒡提取物浓度过大时, 有利反应达到饱和, 多余的游离颗粒宏观的破坏了膜的结构, 造成抗拉强度降低
2.3 透光率和雾度
牛蒡提取液对鸡皮明胶膜透光率和雾度的影响见图2, 由图可知, 随着牛蒡提取液浓度增加, 鸡皮明胶膜的透光率逐渐下降, 趋势缓慢, 雾度逐渐增加, 浓度为5%达到38.97%, 在7%时显著上升 (p<0.05) 。
材料的透光率和雾度是其包装性能优劣的主要因素, 适当的透光率和雾度既可以增加包装品的美观度, 又可以降低紫外线对产品的造成的破坏。醇提取的牛蒡提取物, 使具有醇溶性的芳香族化合物及脂类化合物保留可以起到吸收紫外线的效果, 而且提取物的中糖类使得整体呈淡黄色, 也一定程度的降低了透光率, 优于明胶化学结构的改变也可能降低膜的透光率。由于牛蒡提取液中有较多的大颗粒化合物游离于膜中, 增加了雾度。
2.4 红外光谱分析
图3为鸡皮明胶膜及复合膜的红外光谱图。由图可知, 各组复合膜红外光谱基本相同, 但与鸡皮明胶单膜差异较大, 说明牛蒡提取液与鸡皮明胶发生了化学反应。在鸡皮明胶单膜的红外光谱中, 1637cm-1/1401 cm-1处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ν (N-H) 的伸缩震动和δ (O-H) 的面内弯曲振动。随着牛蒡提取液浓度增加, 1038 m-1处出现波峰, 且逐渐加强, 这表明共混液反应产生氢键而且随着牛蒡提取液浓度的增加氢键增加, 这些氢键可能是鸡皮明胶分子同牛蒡提取液中的酸性物质反映形成的
2.5 鸡皮明胶单膜与复合膜的SEM照片
图4为鸡皮明胶/牛蒡提取液复合膜的SEM照片。由图可知, 在牛蒡提取液为0%时, 纯鸡皮明胶膜表面比较光滑, 未出现任何纹理, 添加牛蒡提取液后各组复合膜表面相对平整, 在牛蒡提取液浓度浓度为3%时表面平整度降低, 小于5%时随其增加复合膜表面白色结晶体增加, 而后开始减少, 但未出现分相
2.6 抗氧化性及抑菌性
食品类、药品类包装材料在具备良好的物理性能同时, 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题, 抗氧化性、抑菌性是决定其保鲜性能的重要指标。表2为牛蒡提取液对鸡皮明胶膜抗氧化性、抑菌性的影响, 由表可知复合膜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随着牛蒡提取液浓度增加明显提升, 当浓度大于5%是提升缓慢, 牛蒡提取液中具有大量的酚类物质, 由于O-H的裂解焓变值较低, 酚类物质中的酚羟基具有游离-H, 因此易发生还原反应, 从而抑制了氧化反应。牛蒡提取液中还含有酮类物质, 其中的β-二酮单元提供的质子, 在C-H断裂后, 非成对电子与间隔碳原子和氧原子间离域, 间而实现了抗氧化性
3 结论
3.1目前关于牛蒡提取物作为生物膜改性材料的研究逐渐增多, 大多集中在优化复合膜制备工艺, 或直接制备复合液进行保鲜百富策略白菜网方面, 基础百富策略白菜网研究较少, 对鸡皮明胶膜的研究也主要是制备工艺优化。本文以鸡皮明胶为基质, 以牛蒡提取物为改性材料, 流延制成复合膜, 通过对复合膜物理性能测定和结构表征分析发现:当牛蒡提取液浓度小于1%时, 复合膜各项性能无明显变化, 在其浓度大于3%时水蒸气透过率、水溶性改变明显, 在浓度达到5%时各项性能基本趋于稳定, 通过结构表征发现, 牛蒡提取液与鸡皮明胶膜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氢键, 电镜下可观测到结晶, 综合各项性能确定, 在牛蒡提取液浓度为5%时, 复合膜各项性能较佳。
3.2在前期研究中探究了姜黄素对鸡皮明胶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牛蒡提取物对其影响有些差异, 但各项性能极值基本一致, 与姜黄素不同, 牛蒡提取液成份复杂, 在成膜时必然会有游离物质存在, 改性机理与也差异于姜黄素, 因此复合膜性能变化趋势也有不同。同时, 牛蒡提取物制备工艺简单, 原材料产量高, 且提取液无色微甜, 通过优化后的复合膜各项性能在果蔬食品保鲜包装领域能有更广的百富策略白菜网空间。但复合保鲜包装百富策略白菜网环境是多变的, 后期会在热稳定性、湿度影响等方面做深入研究, 以期扩大复合膜的实用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