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纤维对PVDF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0日 点击数:2556
高性能膜材料是膜分离技术的核心
本研究采用丝瓜络纤维对PVDF超滤膜进行亲水化共混改性, 研究不同丝瓜络纤维含量对膜微形貌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以自制改性超滤膜对牛血清蛋白 (BSA) 、腐殖酸 (HA) 和海藻酸钠 (SA) 模拟废水进行过滤实验, 考察膜过滤、截留和抗污染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PVDF, solef 1015;丝瓜络粉末, 市售;N, N-二甲基己酰胺 (DMAc) , BSA, HA, SA, 分析纯。
台式涂膜机, HLK GM3125D;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GZX-9140 MBE;超滤杯, MC300;全自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镜 (SEM) , EVOLS15;电子天平, BSA2201;纳米激光粒度仪;红外光谱仪FT IR (Nicolet IS10) 。
1.2 模拟废水
选用HA和SA作为典型污染物, 分别配制为质量浓度1 000、500 mg/L的溶液, 经0.45μm微滤膜过滤后作为储备液, 置于4℃环境下保存待用。实验前将储备液恢复至室温, 并将其稀释至溶解性有机碳 (DOC) 质量浓度约为10 mg/L。
1.3 PVDF-丝瓜络亲水化超滤膜制备
1) 丝瓜络活化预处理。将丝瓜络粉末置于质量分数20%的NaOH溶液中, 控制质量比为1:20, 恒温水浴加热、搅拌。处理结束后, 先用去离子水冲洗丝瓜络中残留的碱液至中性。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 浸泡30 min。最后在60℃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
2) 丝瓜络纤维溶解。将LiCl烘干后放入DMAc中, 恒温水浴加热、搅拌至LiCl完全溶解, 制得LiClDMAc混合溶剂。将活化预处理的丝瓜络纤维放入Li Cl-DMAc溶剂中, 控制质量比为1:40, 恒温水浴加热、搅拌直至整个体系成为凝胶絮状。之后置于冷冻室静置2 h, 取出后在室温条件下继续搅拌10 h, 得到丝瓜络纤维Li Cl-DMAc分散液。
3) 亲水化超滤膜制备。以PVDF为材料, DMAc为溶剂, LiCl为添加剂, 控制PVDF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4%和16%, 混合制成铸膜液, 经过加热、脱泡、刮膜等过程, 分别制得PVDF质量分数14%和16%的PVDF基膜, 并标记为PVDF14-0和PVDF16-0。将丝瓜络纤维LiCl-DMAc分别按分散液与DMAc的质量比为0.4:99.6、1.2:98.8、2.0:98.0替代原溶剂DMAc分别填充到14%和16%PVDF铸膜液中制得各种系列共混膜, 分别标记为PVDF14-0.4、PVDF14-1.2、PVDF14-2和PVDF16-0.4、PVDF16-1.2、PVDF16-2。
1.4 膜结构与性质表征
膜表面结构:在不同配比 (体积比) 水、无水乙醇溶液中由稀到浓逐级脱水, 然后置于干燥器中干燥备用。膜断面结构:将湿膜直接放入液氮中淬断, 淬断后的膜使用同样的方法脱水、干燥备用。在SEM测试前, 对膜表层和断面作喷金处理。膜孔隙率:干湿膜质量法。膜表面接触角:滴液量3μL, 温度25℃, 分别记录0、60 s时的接触角, 在不同位置处测量5次, 取平均值。
1.5 膜性能评价
超滤实验采用死端过滤方式, 系统压力由氮气瓶提供, 实验用水置于超滤杯 (300 mL) 内, 膜有效过滤面积33.2 cm2, 计算机每隔60 s输出1次数据。在0.15 MPa下预压, 纯水通量 (J0) 和模拟废水膜通量 (Jw) 测定均在0.1 MPa下进行。通量的计算:
式中, V为滤后溶液体积, A为膜有效过滤面积, t为过滤时间。
采用过滤BSA溶液考察膜的表观截留率。表观截留率R的计算:
式中, ρp和ρb分别为膜滤后液和被分离的主体液体BSA的质量浓度。
通过计算膜水通量恢复率FFR来评价膜的抗污染性能。FFR的计算:
式中, J0和Jr为膜初始和清洗后纯水通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丝瓜络纤维的溶解
丝瓜络纤维与PVDF相容是利用物理共混法制备丝瓜络-PVDF亲水化超滤膜的前提, 然而纤维素中糖单元之间通过b-1, 4-糖苷键连接, 结构非常规则, 结晶度很高, 使得它很难在常规溶剂中完全溶解
图1 丝瓜络纤维碱化处理前后的FT IR光谱Fig.1 FT IR spectrum of luffa fiber before and after the alkali treatment 下载原图
由图1可知, 丝瓜络纤维分别在波数3400、1600、1 050 cm-1具有强的吸收峰。其中在3 400 cm-1处强且宽的吸收峰为羟基-OH (多聚体) 伸缩振动峰;在波数897 cm-1处还有b-1, 4-糖苷键伸缩振动峰。对比碱化预处理前后丝瓜络纤维FT IR光谱, 可以发现吸收频率和吸收峰形状基本没有变化, 说明碱化处理并没有改变纤维素的化学官能团, 从而保留了纤维素作为共混聚合物改性材料的优势。另外一个特点是原丝瓜络纤维的在波数1 783 cm-1左右出现吸收峰, 而活化后丝瓜络纤维未见此峰, 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连接键被破坏, 从而可以提高丝瓜络纤维溶解性。
为进一步确定丝瓜络纤维溶解方案, 选择4因素 (LiCl质量分数w (LiCl) 、加热搅拌温度θ、加热搅拌时间t1和常温搅拌时间t2) 3水平正交实验。以丝瓜络纤维、LiCl、DMAc体系荧光强度 (三维荧光光谱仪) 为评价指标, 并观察丝瓜络纤维在不同溶解条件下的溶解状态, 实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对荧光强度和溶解状态2个评价指标, 其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即丝瓜络纤维、Li Cl、DMAc体系在溶解状态下, 荧光强度大;影响丝瓜络纤维溶解的最主要因素是LiCl含量, 优化溶解方案为LiCl的质量分数6%, 加热搅拌温度80℃, 加热搅拌时间2 h, 常温搅拌时间10 h。
2.2 丝瓜络纤维含量对膜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2.2.1 膜微形貌结构
PVDF膜及改性膜表面、断面的SEM照片分别见图2和图3。
图2 膜表面SEM照片Fig.2 SEM images of the surface-section of membrane 下载原图
由图2可知, 未添加丝瓜络纤维膜表面致密、光滑, 这是延迟分相膜、浴界面处聚合物含量不断富集造成的
图3 膜断面SEM照片Fig.3 SEM images of the cross-section of membrane 下载原图
由图3可知, 膜断面结构的不对称性, 不同的结构表明铸膜液在断面不同位置分相机理不同
2.2.2 膜孔隙率
丝瓜络纤维添加质量分数w对膜孔隙率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 PVDF的质量分数14%和16%的膜孔隙率变化规律相同, 即随丝瓜络纤维的加入, 膜孔隙率迅速增大, 然后减小, 当加入质量分数达2%时, 膜孔隙率又提高。其原因分别讨论如下:当丝瓜络纤维加入到PVDF、DMAc体系中, 随即打破了单一聚合物PVDF分子链之间的聚集趋势, 改变了聚合物之间原有的致密状态, 增大了膜孔隙率;而PVDF14-1.2 (PVDF16-1.2) 相对于PVDF14-0.4 (PVDF16-0.4) , 丝瓜络纤维相对添加量增加, 增大了铸膜液黏度, 降低了溶剂、非溶剂之间的传质速率, 指状孔不能充分发展, 且在铸膜液、非传质介质 (玻璃板) 界面处形成了一定厚度的致密层 (图3) , 减小了膜孔隙率
2.2.3 膜表面接触角
图4为PVDF16膜表面与纯水的接触角。
图4 膜表面纯水接触角Fig.4 The pure water contact angles of membrane surface 下载原图
由图4可见, 添加丝瓜络纤维后, 膜表面接触角减小。其表现在2个方面:1) 初始接触角减小;2) 未添加丝瓜络纤维超滤膜接触角随时间延长 (0~60 s) 未发生明显变化, 而添加丝瓜络纤维后, 60 s时接触角下降明显, 表明纯水对膜表面具有很好的润湿性。由于接触角大小与固体表面能、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孔径尺寸等因素有关, 所以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为:亲水性纤维素材料的加入, 提高了膜表面能, 改善了膜表面亲水性
2.3 超滤膜性能评价
2.3.1 丝瓜络纤维含量的影响
图5为丝瓜络纤维添加质量分数w对PVDF改性膜纯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
图5 丝瓜络纤维添加量对膜纯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luffa dosage on pure water flux and rejection rate of membrane 下载原图
由图5可知, 随着丝瓜络纤维添加量的增加, PVDF改性膜纯水通量不断上升。当加入的丝瓜络纤维的质量分数为2%时, PVDF14膜、PVDF16膜纯水通量达到最大, 分别为182.6、257.7 L/ (m2·h) , 是未添加丝瓜络纤维膜纯水通量的3倍和3.5倍。说明单就膜特性而言, 表面亲水性和有效孔隙率是影响膜纯水通量的重要因素
通常溶剂通量增大也会导致溶质通量上升
2.3.2 抗污染性能
表3是过滤BSA操作中膜通量及通量恢复率。
由表3可见, 改性膜过滤BSA溶液稳定通量Jw和膜污染后纯水通量Jr较未添加丝瓜络纤维超滤膜有明显提高, 说明改性膜具有较强的抗蛋白质污染的能力, 且污染程度较轻。除孔隙率较高以外, 亲水性增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改性膜亲水性增强, 亲水性膜表面优先与溶液中的水分子发生作用, 形成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水化层
2.3.3 过滤模拟废水
图6和图7是分别PVDF膜和改性膜过滤HA和SA比通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6 PVDF膜和改性膜过滤HA的比通量Fig.6 Specific flux of PVDF membrane and modified membrane for HA filtration 下载原图
由图6和图7可知, 所有HA溶液膜过滤过程比通量随时间的变化均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
图7 PVDF膜和改性膜过滤SA的比通量Fig.7 Specific flux of PVDF membrane and modified membrane for SA filtration 下载原图
由图6和图7还可知, PVDF16-1.2膜比通量衰减程度最小 (35%) , 表现出最好的抗污染性能。
对比分析可知, 过滤SA、HA特征污染物模拟废水膜比通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3个阶段时间划分基本一致, 但衰减幅度有所区别, 在此只阐述不同之处, 并分析其原因。在过滤初期, PVDF16-1.2比通量衰减幅度最大, 接近50%。
其合理解释为:HA粒径分布范围广 (图8) , 大分子溶质在膜表面形成次级膜后,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小分子进入膜孔, 形成吸附;而SA粒径分布集中, 且相较于其它膜, 膜表面孔径尺寸最大, 有利于SA进入膜孔, 溶剂过滤通道有效孔径减小, 通量下降。在过滤中期, PVDF14-1.2和PVDF16-1.2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污染性能, 比通量衰减率小, 直接导致膜稳定通量较未改性膜高。同时还发现, 与特征污染物HA (疏水性) 相比, 亲水性SA膜过滤比通量衰减幅度更大, 即SA造成的膜污染更严重。分析原因:SA黏度大, 且粒径较HA小、均一, 膜、原料主体边界层阻力大, 且易透过膜表面, 吸附在膜孔上。
3 结论
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方法制备了不同丝瓜络纤维含量的PVDF14和PVDF16膜, 向铸膜液体系中添加丝瓜络纤维, 增大了膜表面孔径尺寸, 并使膜内部指状孔数量增多;随着丝瓜络纤维含量的增加, 膜有效孔隙率逐渐增大, PVDF膜材料亲水性改善。
图8 HA和SA模拟废水粒径分布Fig.8 Size distributions of the HA and SA simulated wastewater 下载原图
丝瓜络纤维共混改性膜在保持较高截留率 (≥93) 的情况下, 膜纯水通量明显提高, PVDF14-2.0和PVDF16-2.0膜纯水通量分别是未添加丝瓜络纤维的3倍和3.5倍。BSA过滤实验中, 改性膜表现出了较高的抗污染性能, 稳态通量和通量恢复率明显提高, PVDF14-1.2和PVDF16-1.2的FFR分别为76.2%和94.2%。
特征污染物HA、SA过滤实验中, 由于膜孔隙率提高, 亲水性改善, 因此PVDF14-1.2和PVDF16-1.2均表现了良好的抗污染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