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添加剂对氢氧化镁/聚醚砜杂化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1日 点击数:2820
膜分离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之一, 凭借其分离效率高、能耗低、过程简单、无污染等优点, 已广泛地百富策略白菜网于海水、苦咸水淡化、超纯水制备、饮用水制取以及废水处理等领域
课题组在此基础上, 采用共混法将六水氯化镁掺杂到铸膜液中, 以氢氧化钠为凝固浴, 借助于相转化过程, 在膜基质中原位生成纳米氢氧化镁
聚乙二醇是一种常用的亲水性添加剂.在以前报道中, 多利用聚乙二醇对铸膜液相分离过程的影响, 进而影响膜的孔道结构来改善膜的性能
1 实验
1.1原料
聚醚砜 (PES, P - 5800) , 购自于德国巴斯夫公司 (青岛, 中国) ;N, N - 二甲基乙酰胺 (DMAc) 、聚乙二醇400 (PEG - 400) 、六水氯化镁 (MgCl2·6H2O) 和氢氧化钠 (NaOH) , 分析纯, 均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
1.2膜的制备
准确称量药品, 将MgCl2·6H2O和PEG - 400经超声分散溶于DMAc中, 之后加入PES, 在60 ℃水浴下电磁搅拌12 h, 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 (配比如表1) .静置脱泡24 h后, 再将完全脱泡的透明溶液倒在干净的玻璃板上, 用自制的洁净玻璃棒刮膜, 之后浸入凝固浴 (系列一以水为凝固浴, 系列二以1 mol/L的NaOH溶液为凝固浴) 中分相成膜, 膜需用去离子水洗至溶液达中性, 以除去膜内残余的溶剂和添加剂.最后, 将制备好的膜保存在去离子水中以便测试和表征.
1.3膜的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1.3.1 电导率
准确称量药品, 将MgCl2·6H2O和PEG - 400经超声分散溶于DMAc中, 形成稳定的均相溶液 (配比如表1) .然后用DDS307电导率仪测定两个系列溶液的电导率的大小, 每个样品测定3次, 取平均值.
表1 亲水性添加剂PEG - 400在铸膜液中的配比 导出到EXCEL
Table 1 The ratio of PEG - 400 in the casting solution
|
膜 |
铸膜液配比/g |
电导率 / (μS·cm-1) | ||||
|
PES |
MgCl2·6H2O | PEG - 400 | DMAc | |||
|
系列一 |
M1 - 0 | 18 | - | - | 79 | 0.85±0.01 |
|
|
M1 - 2 | 18 | - | 2 | 79 | 13.16±0.47 |
|
|
M1 - 4 | 18 | - | 4 | 79 | 19.12±0.27 |
|
|
M1 - 6 | 18 | - | 6 | 79 | 20.97±0.04 |
|
|
M1 - 8 | 18 | - | 8 | 79 | 24.47±0.11 |
|
|
M1 - 10 | 18 | - | 10 | 79 | 26.63±0.16 |
|
系列二 |
M2 - 0 | 18 | 3 | - | 79 | 193.37±0.24 |
|
|
M2 - 2 | 18 | 3 | 2 | 79 | 184.60±0.20 |
|
|
M2 - 4 | 18 | 3 | 4 | 79 | 173.40±0.07 |
|
|
M2 - 6 | 18 | 3 | 6 | 79 | 150.60±0.07 |
|
|
M2 - 8 | 18 | 3 | 8 | 79 | 148.73±0.18 |
|
|
M2 - 10 | 18 | 3 | 10 | 79 | 141.33±0.22 |
注:电导率数据是由不加入聚醚砜所形成的均相溶液测定的.
1.3.2 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测定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自然晾干的M1 - 8、M2 - 8杂化膜及Mg (OH) 2的红外吸收光谱 (使用的红外光谱仪为Bruker TENSOR27) .
1.3.3 膜表面和断面形貌表征
将制备膜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在空气中自然晾干, 用扫描电镜 (S - 4800, 日立, 日本) 表征膜的表面和断面微观结构.
1.3.4 孔隙率
取一定膜面积的膜片, 擦干表面水, 放在密闭称量瓶中称量, 得到膜片质量m1;而后于恒温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量, 得到膜片质量m2.膜的孔隙率P, 计算式为:
式中, m1和m2分别为湿膜和干膜的质量, g; ρH2O为水的密度, g/cm3;A为湿膜的面积, cm2;δ为湿膜的厚度, cm.
1.3.5 亲水性能测试
将膜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在空气中自然晾干, 然后用DSA100接触角测定仪测定水静态接触角的大小, 每个样品测定20次, 取平均值.
1.3.6 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测试
纯水通量测试采用错流操作, 使用具有19.63 cm2有效过滤面积的自制设备进行测量.首先, 将样品膜安装在膜池中, 在0.2 MPa下用去离子水预压40 min, 然后在0.1 MPa下测定其纯水通量Jw,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Jw为膜的纯水通量, L/ (m2·h) ;Q为Δt时间内透过水的体积, L;A为膜的有效面积, m2;Δt为接样时间, h.
然后将原料液更换为1 g/L的BSA溶液, 在0.1 MPa压力下循环约20 min后, 分别取透过液和原料液水样.膜水样的浓度由紫外分光光度计 (UV - 2450, 岛津, 日本) 测量, 波长定位为280 nm.BSA的截留率R, 计算式为:
式中, Cf为料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mg/L;Cp为透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mg/L.
1.3.7 抗污染性能
膜的耐污染性能采用通量恢复率FRR和相对通量衰减率RFR来表征.首先, 制备膜在0.2 MPa的条件下用去离子水预压40 min, 然后在0.1 MPa下测定其纯水通量Jw1, 每5 min测定一个数值, 共测定6次.之后将原料液更换为1 g/L的BSA溶液, 在0.1 MPa下测定其通量JR1, 每15 min测定一个数值, 共测定6次.然后用去离子水对膜进行原位冲洗30 min后, 测定纯水通量.继续重复上述循环2次.整个耐污染测试过程经过4次水循环测试与3次BSA循环测试.通量恢复率FRR和相对通量衰减率RFR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 Jw1为制备膜第一次水循环时的通量, L/ (m2·h) ;Jw4为制备膜第4次水循环时的通量, L/ (m2·h) ;JR3为制备膜第3次BSA溶液循环时通量, L/ (m2·h) .
2 结果与讨论
2.1膜的 FTIR 表征
由图1三条红外光谱曲线可知, 在c曲线592和3 699 cm-1处的吸收峰归因于Mg (OH) 2颗粒中Mg - O和O - H的拉伸振动;在3 448 cm-1处强而宽的吸收峰是由Mg (OH) 2结晶水的O - H伸缩振动引起的.结合a曲线分析b曲线可知, b曲线在592 cm-1和3 699 cm-1附近存在明显的Mg - O和O - H的拉伸振动吸收峰, 表明纳米Mg (OH) 2粒子通过相转化法成功在聚醚砜膜中原位生成.
2.2膜表面和断面形貌表征
利用SEM技术来分析膜的表面或断面形态, 图2示出添加不同含量PEG - 400改性聚醚砜膜的断面形态图.图2 (a) ~2 (d) 分别表示添加不同含量PEG - 400改性Mg (OH) 2/PES杂化膜的断面图, 从中可以看出, 改性膜是由致密的表层, 指状孔的亚层以及海绵状的底层构成的非对称结构.当PEG - 400的添加量增大时, 指状孔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增加.尽管各改性膜指状孔的长度不一, 但总体呈向底层延伸的趋势, 甚至出现跨越整个膜厚度的指状孔, 并伴随大孔的生成.PEG - 400对膜结构的影响存在如下解释:一, PEG - 400的加入会消耗部分溶剂, 导致铸膜液的黏度增加, 其热力学稳定性降低.当铸膜液浸入凝固浴时, 发生快速分相.热力学不稳定的系统会导致沉淀速率增加, 导致亚层多孔结构的形成
图3表示添加不同量PEG - 400改性Mg (OH) 2/PES杂化膜的膜表面形态图以及断面膜孔道表面形态图.由图3可以看出, 随着PEG - 400添加量的加大, 膜表面和膜孔道表面的孔数目均逐渐增加, Mg (OH) 2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加且分散均匀.添加PEG - 400不仅能促进Mg (OH) 2的生成, 同时, 极大地改善了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体系中的分散.PEG - 400对膜表面形态及原位生成纳米Mg (OH) 2粒子的影响存在如下解释:一, 分析表1中加入MgCl2·6H2O后体系的电导率数据, 随着PEG - 400添加量的增加, 电导率呈递减趋势, 且当PEG - 400的添加量达6 g时, 递减速率趋于平缓.表明Mg2+与PEG - 400分子链中的氧原子可很好的发生配位作用
2.3PEG - 400对膜的亲水性和孔隙率的影响
亲水性和孔隙率为影响膜渗透与分离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 膜的亲水性通过接触角来描述
图4 不同添加量的PEG - 400对生成纳米Mg (OH) 2/聚醚砜杂化膜 (M2) 和纯聚醚砜膜 (M1) 接触角的影响 下载原图
Fig.4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PEG - 400 on water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of the Mg (OH) 2/PES membrane (M2) and PES membrane (M1)
图5 不同添加量的PEG - 400对生成纳米Mg (OH) 2/聚醚砜杂化膜 (M2) 和纯聚醚砜膜 (M1) 孔隙率的影响 下载原图
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PEG - 400 on porosity of the Mg (OH) 2/PES membrane (M2) and PES membrane (M1)
2.4PEG - 400对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
PEG - 400对聚醚砜膜的纯水通量的影响如图6所示, 随着PEG - 400添加量的增加, 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的通量总体呈递增趋势, 当添加量为8 g时, 通量达到最大值188 L/ (m2·h) , 较未添加PEG - 400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通量提高了2.51倍;较添加8 g PEG - 400改性的纯聚醚砜膜通量提高了2.61倍.结果表明, 亲水性的PEG - 400和分散均匀的纳米Mg (OH) 2粒子可协同改善膜的渗透性能.在PEG - 400的添加量为10 g 时, 改性杂化膜出现通量下降的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PEG - 400添加量过大, 铸膜液的黏度进一步增大, 阻止了溶剂与非溶剂的交换, 致使改性杂化膜表面更加致密
图6 不同添加量的PEG - 400对生成纳米Mg (OH) 2/聚醚砜杂化膜 (M2) 和纯聚醚砜膜 (M1) 纯水通量的影响 下载原图
Fig.6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PEG - 400 on pure water permeability of the Mg (OH) 2/PES membrane (M2) and PES membrane (M1)
PEG - 400对聚醚砜膜的截留率的影响如图7所示, 添加不同量PEG - 400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对BSA溶液的截留率均保持在97%以上, 当PEG - 400添加量为10 g时, 截留率最大, 为98%.但是, 相比未添加PEG - 400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截留率仅稍有提高, 相比仅添加PEG - 400改性的纯聚醚砜膜的截留率仍稍有降低.结果表明, 添加PEG - 400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在增加膜通量的同时, 能维持较高的截留率.这是由于原位生成的Mg (OH) 2是亲水性纳米粒子, 为水的扩散提供了更多的结合位点, 导致膜表面产生更多的孔
图7 不同添加量的PEG - 400对生成纳米Mg (OH) 2/聚醚砜杂化膜 (M2) 和纯聚醚砜膜 (M1) 截留率的影响 下载原图
Fig.7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PEG - 400 on BSA rejection of the Mg (OH) 2/PES membrane (M2) and PES membrane (M1)
图8 不同添加量的PEG - 400对生成纳米Mg (OH) 2/聚醚砜杂化膜 (M2) 的动态过滤实验数据图 下载原图
Fig.8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PEG - 400 on recycling potential of the Mg (OH) 2/PES membrane (M2)
图9 不同添加量的PEG - 400对纯聚醚砜膜 (M1) 的动态过滤实验数据图 下载原图
Fig.9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PEG - 400 on recycling potential of the PES membrane (M1)
2.5膜的抗污染性能
图8和图9分别表示添加PEG - 400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和纯聚醚砜膜在经4次去离子水和3次BSA溶液循环的动态过滤实验的通量变化.制备膜在经历长时间的循环后, 膜的渗透性均有所下降.添加PEG - 400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较未添加PEG - 400改性的Mg (OH) 2/PES杂化膜的抗污染性能有显著的提高;较添加8 g的PEG - 400改性的纯聚醚砜膜的抗污染性能也有明显的改善.制备膜的通量恢复率FRR和相对通量衰减率RFR的变化规律如表2所示.FRR的值越高, 膜的通量恢复越好;RFR的值越低, 膜的通量衰减越低, 则制备膜的抗污染性能就越好
表2 不同添加量的PEG - 400对原位生成纳米 Mg (OH) 2/聚醚砜杂化膜 (M2) 和纯聚醚砜膜 (M1) 抗污染性能的影响 导出到EXCEL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weight PEG - 400 on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of the Mg (OH) 2/PES membrane (M2) and PES membrane (M1)
|
|
膜类型 | FRR/% | RFR/% |
|
系列一 |
M1 - 0 | 47.70 | 51.91 |
|
|
M1 - 2 | 56.05 | 47.50 |
|
|
M1 - 4 | 59.42 | 55.69 |
|
|
M1 - 6 | 59.26 | 45.26 |
|
|
M1 - 8 | 56.02 | 58.43 |
|
|
M1 - 10 | 55.96 | 57.17 |
|
系列二 |
M2 - 0 | 69.89 | 49.39 |
|
|
M2 - 2 | 67.54 | 56.05 |
|
|
M2 - 4 | 76.86 | 49.50 |
|
|
M2 - 6 | 78.04 | 45.42 |
|
|
M2 - 8 | 80.56 | 44.63 |
|
|
M2 - 10 | 80.20 | 53.39 |
3 结论
1) 采用原位相转化法和原位合成相结合成功制备出具有高渗透性、高截留率且抗污染的改性Mg (OH) 2/PES杂化膜.当PEG - 400的添加量为8 g时, 改性杂化膜的性能最佳:纯水通量和BSA截留率分别为188 L/ (m2·h) 和 98%, 静态接触角仅为46.58°, 孔隙率达到85.89%, FRR值为80.56%, RFR值为44.63%, 与未改性的杂化膜和改性的纯聚醚砜膜相比均有很大改善.
2) 在成膜过程中, PEG - 400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仅影响制备膜的孔道结构, 且与Mg2+配位, 增加Mg2+在铸膜液中的分散性, 减少纳米Mg (OH) 2粒子在相转化 - 原位生成过程中的团聚.
3) 亲水性添加剂PEG - 400和分散均匀的纳米Mg (OH) 2粒子协同提高制备膜的亲水性, 进而改善改性杂化膜的渗透性及抗污染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