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酚对高粱醇溶蛋白可食性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0日 点击数:2609
可食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生物大分子为主要成膜基质, 通过流延、吹塑、自然干燥等工艺, 借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薄膜
研究表明, 多酚类物质可与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白高粱粉 (食品级, 粉末) , 购自西安晋恒化工有限公司;丁香酚 (纯度> 98%, 食品级) 、无水乙醇 (分析纯) 、焦亚硫酸钠 (分析纯) 、氢氧化钠 (分析纯) 、盐酸 (分析纯) , 均购自航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0~10 mm千分测厚规, 苏州明哲量具有限公司;SpectraMax- i3酶标仪, 美国Molecular Devices公司;TA.XT Plus-01质构仪, 英国SMSTA公司;200-F3型差示扫描量热仪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ntry, DSC) , 德国NETZSCH公司;Tensor-27型傅里叶红外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光谱仪, 德国Bruker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高粱醇溶蛋白的提取
参照李晓晖等
1.3.2 可食用膜的制作
取6.0 g高粱醇溶蛋白, 加入1.48 g增塑剂 (聚乙二醇∶甘油=1∶1, v/v) 和60 mL 85%乙醇溶液, 缓慢搅拌均匀后置于80 ± 2℃的水浴锅中搅拌15 ± 2 min, 再于40 ± 2℃的恒温水浴锅中冷却, 最后用85%乙醇溶液补充挥发的乙醇溶液。各试验组中分别加入0% (对照, CK) 、2%、4%、6%、8% (w/w) 丁香酚, 均质 (6 000 r·min-1) 2 min后于40℃、100 r·min-1条件下搅拌10 min, 以除去气泡。将成膜溶液缓慢倒在玻璃板上 (0.09 g·cm-2) , 50 ± 2℃静止12 h。将干燥成型的膜剥落, 在进行理化试验之前, 将膜置于干燥器中48 h, 以平衡水分。
1.3.3 可食用膜厚度的测定
利用千分测厚规测量膜的厚度 (精确度:± 0.001 mm) 。以膜中心为基准点, 在距离中心点等距离的四角随机取8个点测量膜的厚度, 结果取平均值, 单位μm。
1.3.4 可食用膜机械性能的测定
利用质构仪测量膜的拉伸应力 (tensile stress, TS) 、断裂伸长率 (elongation at break, EAB) 。将膜剪成60 mm×10 mm的条状, 初始夹距设为40 mm, 拉伸速度设为1 mm·s-1。试验之前将样品提前24 h放于干燥器中平衡水分。
1.3.5 可食用膜吸光度值的测定
用打孔器取直径为6 mm的膜样品紧贴于微孔底部, 利用酶标仪测定样品在200~800 nm范围内的吸光度值, 扫描波长间隔5 mm。
1.3.6 可食用膜水蒸气透过系数测定
参照McHugh等
式中, WVTR (water vapor transmission rate) 为膜的水蒸气透过率 (g·h-1·m-2) , 由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除以膜的封口面积 (m2) 得到;L是膜的平均厚度 (mm) ;ΔP为膜两侧水蒸气分压差 (kPa) 。
1.3.7 可食用膜的溶解性
参照Ahmad等
式中, Wi为膜初始重量, Wf为滤渣最终重量。
1.3.8 可食用膜DSC测定
参照Chen等
1.3.9 可食用膜FTIR光谱仪测定
参照Gu等
1.3.10 可食用膜二级结构分析
对样品红外光谱进行傅里叶变换去卷积, 用PeakFit 4.11进行二阶导数拟合, 得到子峰数目在8~12之间, 其残差 (r2) 大于0.999。确认峰位归属, 计算各分峰面积的相对百分含量。
1.3.11 可食用膜扫描电镜分析
参考邹小波等
1.3.12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用AVOVA法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Duncan多重检验进行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P<0.05) 。百富策略白菜网Origin 9.0绘制图形。
2 结果与分析
2.1 丁香酚浓度对高梁醇溶蛋白膜机械性能的影响
2.1.1 丁香酚浓度对高粱醇溶蛋白膜厚度的影响
由表1可知, 高粱醇溶蛋白膜的厚度在116.56~136.11 μm范围内, 符合美国材料与实验协会 (ASTM) 的标准 (≤250 μm)
表1 丁香酚浓度对高梁醇溶蛋白膜厚度、机械性能的影响 导出到EXCEL
Table 1 Effect of eugenol concentration on the thickn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kafirin film
|
丁香酚浓度 Eugenol concentration/% |
厚度 Thickness /μm |
拉伸应力 TS/ (N·mm-1) |
断裂伸长率 EAB/% |
|
0 (CK) |
134.67±3.67a | 111.68±7.32ab | 111.45±48.63a |
|
2 |
124.44±7.25b | 113.94±7.57ab | 173.86±23.04ab |
|
4 |
116.56±13.34bc | 127.19±11.77b | 190.07±77.36ab |
|
6 |
125.44±2.92b | 104.64±2.27a | 202.87±34.74b |
|
8 |
136.11±9.75a | 99.76±2.27a | 206.87±33.91b |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
2.1.2 丁香酚浓度对高粱醇溶蛋白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由表1所示, 对照组 (CK) 高粱醇溶蛋白膜的TS为111.68 N·mm-1, 当丁香酚浓度≤4%时, 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加, 复合蛋白膜的TS增大;当丁香酚浓度大于4%, 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加, 复合蛋白膜的TS减小。添加4%丁香酚时, 复合蛋白膜的TS值为127.19 N·mm-1, 与CK相比, 增加了13.89%, 这是因为多酚中的羟基和蛋白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和羧基结合形成氢键, 故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
2.2 丁香酚浓度对高粱醇溶蛋白膜吸光度的影响
由图1可知, 在紫外波长 (230~400 nm) 范围内, CK和试验组蛋白膜均出现一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高粱醇溶蛋白中含有带苯环结构的芳香族氨基酸 (酪氨酸和苯丙氨酸) , 其对紫外光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图1 丁香酚浓度对高梁醇溶蛋白膜吸光度的影响 下载原图
Fig.1 Effect of eugenol concentration on absorbance of kafirin film
注:a、b、c、d、e分别表示0% (CK) 、2%、4%、6%、8%丁香酚。
Note:a, b, c, d and e indicate 0% (control) , 2%, 4%, 6%and 8%eugenol, respectively.
2.3 丁香酚浓度对高粱醇溶蛋白膜水溶性和水蒸气透过系数 (WVP) 的影响
由图2可知, 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大, 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膜的水溶性显著增加 (P<0.05) , 当丁香酚浓度为4%时, 相比CK, 膜的水溶性增加了7.1%, 增幅最小, 更适合作为高粱醇溶蛋白膜的改性剂。添加不同浓度的丁香酚后, 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 (WVP) 无显著变化, 这是因为膜的WVP不仅与膜的性能相关, 也受到醇溶蛋白分子中极性基团的共价键、丁香酚分子内部羟基及膜中水分子扩散路径的影响
图2 丁香酚浓度对醇溶蛋白膜水溶性、水蒸气透过系数的影响 下载原图
Fig.2 Effect of eugenol concentration on water solubility and WVP of kafirin film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指标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
Note: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of the same index.
2.4 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结果
由图3可知, CK醇溶蛋白膜的Tg值为76.97℃, 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加, 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膜的玻璃态转变温度 (glass-transition temperture, Tg) 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 Tg值下降是因为加入丁香酚, 多酚中的羟基与蛋白分子结合形成氢键, 混合体系的疏水性降低、亲水性增加。当丁香酚浓度为4%时, 高粱醇溶蛋白复合膜的Tg值有最小值, 为60.16℃。
2.5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由图4可知, CK高粱醇溶蛋白膜的酰胺A峰 (O-H伸缩振动峰
2.6 丁香酚浓度对高粱醇溶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
1 600~1 640 cm-1、1 640~1 650 cm-1、1 650~1 660 cm-1及1 660~1 700 cm-1之间的峰面积分别表征β-折叠、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
2.7 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由图6可知, CK膜的表面和截面粗糙, 有较多蛋白颗粒和小孔, 蛋白溶解性不好;添加2%丁香酚, 膜截面平滑度增加, 蛋白颗粒减少了, 小孔数量降低了, 表明丁香酚与蛋白相容性较好;添加4%丁香酚, 膜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 膜表面小孔数量明显降低, 截面光滑紧致, 表明醇溶蛋白与丁香酚分子间结合良好, 膜内部分子排列有序;继续增加丁香酚浓度, 膜截面变得疏松, 小孔增多。该结果与机械性能和二级结构的结果相对应, 蛋白膜内部小孔数量越少, 膜表面越平滑, 二级结构中的β结构含量越多, 机械性能相对越好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 当丁香酚浓度为4%时, 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膜的厚度、水溶性均有最优值, 同时, 显著提升了膜的TS、EAB, 增加了膜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阻隔性, 且基本不影响复合膜的WVP。添加一定浓度的丁香酚后, 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膜的TS、EAB增大, 表明随着丁香酚浓度的增加, 高粱醇溶蛋白分子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减弱, 多酚类物质中的羟基与醇溶蛋白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和羧基结合形成氢键占据主导, 故膜基质内部交联更加紧密, 膜的强度增加。但当丁香酚浓度超过4%后, 蛋白分子周围聚集大量酚类物质的羟基, 打断了原有醇溶蛋白分子间的有序排列, 多肽链间的流动性增大, 因此膜内部分子之间的交联减弱, 拉伸应力降低, 延展性持续增加。丁香酚浓度为4%时, 膜的EAB值为190.07%, 优于Giteru等
蛋白分子间的疏水性相互作用使得蛋白分子聚集在一起
本研究结果表明, 各试验组膜的表面和截面均含有不同数量的小孔, 这是因为高粱醇溶蛋白中含有较多的疏水性氨基酸, 在成膜过程中添加的亲水能力较强的甘油、聚乙二醇很难与高粱醇溶蛋白中的疏水集团结合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4% (w/w) 丁香酚后, 丁香酚/高粱醇溶蛋白可食性复合膜的水溶性略微增加, 但复合膜的拉伸应力 (TS) 和断裂伸长率 (EAB) 提升, 且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阻隔性增加, 表明添加丁香酚有利于开发机械性能高、阻隔性能好、热稳定性能优良的高粱醇溶蛋白膜材料, 这解决了高粱醇溶蛋白膜材料黏性、延伸性及抗拉强度差的问题, 其机械性能可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现有技术的研究主要是试验室规模的操作和在食品中的百富策略白菜网, 接下来需进一步优化蛋白质膜制备技术, 提高可食性膜的物化性质。











